Episodes

  • 賴人碩和繼光工務所的流言
    Nov 12 2025

    一位從雲林北港出發、最後「嫁來台中」的建築師,
    一間在中區開放落地窗、能聞到廚房香氣的事務所,
    一場在理想與體制之間不斷拔河的設計人生—
    這一集,我們邀請到「台中陳奕迅」賴人碩,聊聊他用建築築夢、也築生活的故事。

    從建築改革社(建改社)到中區的濟光公務所,賴人碩的職業生涯橫跨設計、公共工程與教育。他說:「台灣的公共工程不是沒有好作品,只是每個好作品都得走過痛苦的過程。」

    在他眼中,建築不只是設計圖,更是一場社會的協作。業主、公務員、營造廠與市民的關係,就像一個需要重新找平衡的三角形。這個平衡點,往往藏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與衝突裡。

    從眷村修復到城市更新,他特別談到「清水眷村」這個案子—那是一段長達六年的奮戰,也是一種對「未來可能性」的想像。他說:「我們可以保留紋理,但也要創造新的連結。讓空間,繼續有生命。」

    節目最後,當被問到代表自己建築人生的一首歌時,他選了陳奕迅的〈披風〉—「你以為我屬於天空,我感覺你才是英雄。」

    那是屬於建築師的浪漫,也是他們面對現實時最溫柔的抵抗。

   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,總有一群人,用自己的方式讓生活有了形狀。

    這一次,《中城流言》帶你聽見建築背後的真心話。

  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/comments



  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58 mins
  • 南園酒家翁老闆的流言
    Nov 5 2025

    *本集流言調查局首席調查官:吳靜宜
    ---------------
    每個城市,都有一個不願面對卻無法否認的核心。
    台中的核心,在舊城。
    舊城的心跳,在巷弄裡、在地下道裡、在老屋斑駁的牆壁上。
    而今天,我們邀請到一位把人生「下半場」押注在舊城的人—南園酒家翁老闆。
    他原本可以在美國或在傳統產業裡繼續沿著體制工作,
    卻因一種「宿命」般的感覺,決定回到台中,回到後車站生活的起點。
    從在中興大學附近的小店開始,到如今進駐百年老屋「南園酒家」,
    這段旅途交織著創業、地方暗潮、舊城再生,以及台中人獨有的性格。

    本集,我們一起探問:
    🔹 台中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?
    不上不下?其實是「左右逢源、隱性強韌」。
    介於南北之間,能與誰都合、哪邊都去得了。
    有時慵懶,有時骨氣上身,一旦被逼急,反而爆發力驚人。

    🔹 舊城區的困局與可能
    台中總是把舊東西丟掉,再去追逐下一個更亮的夢。
    但翁老闆認為:真正的力量在於讓老建築重新成為 正資產
    不是只靠補助或個人熱血,而是建立新商業與城市治理之間的「中介機制」。

    🔹 城市美學,是加法還是減法?
    凌亂的電線桿、殘留的徒步區鐵架、歷史斷面被遮蔽,
    台中的 bug 不是缺建設,而是缺減法與整併
    而若舊城能以人為本、全域徒步、保留生活肌理——
    也許,故事就會重新湧現。

    翁老闆在世界繞了一圈,發現最值得投注的舞台還是在這裡:
    在看似平凡的街廓之中,藏著最台中的味道。
    你心中的台中,是什麼模樣?
    你認識這座城市的真身了嗎?
    讓我們一起透過流言,說出真心話。

  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/comments



  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53 mins
  • 鈴蘭通前傳--蘇睿弼老師如何走入中城?
    Oct 28 2025

    「上課時,老師帶著他們從東海大學走路走到火車站,那天走了十二公里。」

    蘇睿弼老師回憶起他與臺中的初遇——那時綠園道才剛動工、兩旁仍是稻田。多年後,他從東京回到臺灣,離開淡水的河岸風光,意外地在臺中舊城找到新的生活座標。

    本集《中城流言》,主持人 Amos 與蘇睿弼老師聊的不是建築,而是「城市如何被重新理解」的故事。

    對他來說,臺中的舊城像一位年邁卻仍有故事可說的母親——皺紋中藏著繁華的記憶,只需要有人願意傾聽、願意陪她走一段路。

    從 2012 年開始,他以研究者與行動者的角色,投入中區再生計畫,在沒落的街區裡尋找生命的縫隙;從第一銀行二樓的廢墟租下空間開始,到如今串連起中央書局、繼光工務所、南園酒家、柳美術館,一條「重返舊城」的文化路徑慢慢成形。

    節目裡也談到臺中人的生活性格——沒有包袱、愛冒險、熱衷創新,卻也因此缺乏對城市的整體認同。蘇睿弼認為,臺中真正的「BUG」不是交通或建設,而是「光榮感的缺席」。

    要修復這個城市的程式錯誤,得從日常開始:從一棵樹、一家店、一條你願意多走幾步的巷子開始。

    🚶‍♂️這是一場關於「如何重新愛上一座城市」的對話,
    也是給所有生活在臺中的人,一封寫給舊城的留言。

    臉書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91504580256

  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/comments



  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48 mi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