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【撒母耳記結晶讀經】第十週(週六)▶
    Mar 17 2022


     〔以弗所二章七節〕不是說,神恩典的豐富是祂向我們所施的恩慈,乃是說,神恩典的豐富是在祂的恩慈中施與我們的。譬如,有一位敗落到荒涼裏的弟兄來找我。…我本來就不太喜歡他,早知他會走錯路。然而,我看見他的光景,就動了憐憫心,寬待他,對他有恩慈,而不指責、定罪他,反倒寬容、恩待他;這就是我給他的恩典,而這恩典是在我向他所施恩慈裏給他的。(從以弗所書看召會在基督裏的福分與地位,一三五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第五週(週六)【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極重要的方面】▶
    Nov 14 2025


     要有深處的生活,必須與主有直接的交通,有親密的交通。雅歌四章十二節…的『園』乃是花園。…花園,不像普通的土地為著普通的栽種,也不像田地特別為著耕種,花園乃是專一為著美麗,為著享受而有的。…花園所注重的乃是花卉,所取於花卉的乃是美麗。所以栽種花卉,乃是為著怡悅。這花園是一個『關鎖的園』,意思是這花園不是公園,不是人人都可以進去享受的,乃是關鎖著特別為著基督的。裏面的美麗只有基督能看見、能欣賞的。這一種的生活是不求人的喜悅,只求基督的喜悅。
     這一種的生活是一個『禁閉的井』。…一個『封閉的泉』。〔12。〕…泉源就是我們在神面前所得的快樂,所得的滿足,這些經歷我們不能故意的給人看,因為這是一個封閉的泉源。…基督徒所有的美麗、所有的追求、所有的經歷,都不該喜歡顯露,故意給人看見,一切都應該是安靜的,封閉起來為著主的。這一種深處的生活,是能滿足主的心的。…許多時候我們的生活太浮淺了,顯露在表面的實在太多了!但願主恩待我們,讓十字架在我們裏面作更深的工,好讓我們往下扎根,使我們有深處的生活,來滿足神的要求,來滿足神的心。(倪柝聲文集第二輯第十八冊,三○九至三一○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第五週(週五)【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極重要的方面】▶
    Nov 14 2025


     我們該不該作見證呢?見證是該作的,保羅也作見證,歷世歷代許多神的兒女都作見證。不過,作見證是一件事,喜歡顯露自己的經歷又是一件事。我們為著甚麼要作見證呢?…喜歡講和要人得益處,完全是兩件事。作見證是因為有一個問題在這裏,所以我不能不說。…在有主引導的時候,我們應當作見證。但是,當你作見證的時候,是為要使人得著某一種的幫助。在林後十二章,保羅也作見證,但是保羅不是隨便對人講十四年前的經歷。他一直把十四年前的事藏在那裏,人不知道;他就是說到十四年前的經歷的時候,他也沒有將所有的都說給他們聽。…他只說他得著了一個啟示,聽見了隱祕的言語。…一直到今天,三層天還是一個奧祕,我們還是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。(倪柝聲文集第二輯第十七冊,五七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第五週(週四)【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極重要的方面】▶
    Nov 14 2025


     詩篇四十二篇七節說,深淵就與深淵響應;…意思就是:所有的深處,只能因著深處的呼喊纔能有響應。淺的東西,永遠摸不著深的;在外面的,也永遠摸不著裏面的。…不從深處出來的,就不能摸著深處。不從你的深處出來的,就不能摸著別人的深處;別人的深處只能與你的深處響應。…如果深處沒有東西出來,你得著的幫助就不過是浮淺的,不是裏面的。…凡不是從深處出來的,就永遠不能達到深處。你如果不從深處得著益處,得著幫助,你就不能從深處有東西出來。因此,我們如果要在屬靈的事上幫助人,就必須從深處有東西出來。你在神面前如果不往深處去,你就沒有法子得著別人。你的發表如果不是從深處出來的,儘管你能得著別人的情感,你能得著別人的理想,你能使人流淚,你能使人快樂,你能使人一時興奮,但是,你不能摸著人的深處。是深處纔能與深處響應,浮淺的發表永遠摸不著人的深處。(倪柝聲文集第二輯第十七冊,五一至五二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第五週(週三)【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極重要的方面】▶
    Nov 14 2025


     在行了〔食飽五千人的〕神蹟後,主就獨自上山去禱告。(太十四23…。)…主沒有與群眾在一起留在所行神蹟的結果裏,乃是離開他們,在山上獨自在禱告中與父在一起。我們若到一個地方去,有了極大的成功,我們會立即離開,還是會留下來享受這個大的成功?我們必須看見並跟從主耶穌的榜樣。祂沒有留在所行大神蹟的結果裏。祂獨自上山去禱告。『獨自』這辭很有意義。這意思是說,祂不讓人知道祂去禱告。…祂離開他們,獨自在禱告中與父在一起。我喜歡這三句話:『在山上』、『在禱告中』、『與父在一起』。我們應當從主在這裏的榜樣學,操練在山上在禱告中與祂在一起。祂望著天,意思是祂不信靠自己。祂上山去,意思是祂要在禱告中與父在一起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七年第三冊,七○九至七一○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第五週(週二)【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極重要的方面】▶
    Nov 14 2025


     真正生命的長大,乃是除去己。…我們該多多禱告,但不要讓別人知道我們有多少禱告;這纔是健康的。你若天天禱告而不告訴別人,或者不讓別人知道,這表示你是健康的,並且你正在長大。然而,假定你一直告訴別人你有多少禱告,你若這樣作,不僅要失去賞賜,你也不健康,不會在生命裏長大。我們都必須承認,我們裏面有狡猾的己、詭詐的肉體。…當我們獨自在房間禱告的時候,我們常常盼望別人能聽見。照樣,我們行義,用意是要別人能看見。這樣的願望和用意是不健康的;這些指明我們不是在生命裏長大。…你若要長大,並且在屬靈的生命上健康,你必須在行義的事上殺死己。不論我們有怎樣的義行—給聖徒物質的東西、禱告、禁食、行討神喜悅的事—我們都必須盡力行在隱密中。你的義行若在隱密中,你就能確信自己是在生命裏長大,並且是健康的。但無論何時你在義行上顯揚自己,你就不健康。這樣的顯揚大大阻撓了你在生命裏長大。(馬太福音生命讀經,二九一至二九二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第五週(週一)【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極重要的方面】▶
    Nov 14 2025


     人那尋求榮耀自己的肉體,總想在人前行善,得人稱讚。但國度子民在國度屬天的管治之下,活在倒空、謙卑的靈裏,以純潔、單一的心行事,就不可在肉體裏作甚麼,得人的稱讚;乃是必須凡事行在靈裏,討他們天父的喜悅。
     對於國度子民,神不僅是他們的神,也是他們的父;他們不僅是神所創造的,也是父所重生的;他們不僅有人受造的天然生命,也有神非受造的屬靈生命。因此,王在山上將國度的新律法頒佈給他們,用意是要他們不憑著人墮落的生命,乃憑著父永遠的神聖生命來遵行;不是要得人的榮耀,乃是要得父的賞賜。(馬太福音生命讀經,二八八頁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
  • 【撒母耳記結晶讀經】第八週(週一)▶
    Mar 3 2022


     〔在撒下七章十二節〕『你…的後裔』就字面說,是指大衛的兒子所羅門,他在舊約裏建造殿作神的居所。(王上五5,八15~20,代上二二9~10,二八6。)然而,按希伯來一章五節下半(那裏引用了撒下七章十四節上半),大衛的後裔實際上就是基督作神的長子,(來一5上,6,)兼有神性和人性,在這裏由所羅門豫表。(聖經恢復本,撒下七12註1。)
     撒下七章十二節論到『後裔』以及十四節論到『我的子』的話,含示大衛的後裔要成為神的兒子,也就是說,人的後裔要成為神聖的子。這符合保羅在羅馬一章三至四節的話,論到基督是大衛的後裔,在復活裏,在祂的人性裏被標出為神的兒子;…也關聯到主在馬太二十二章四十一至四十五節所問的問題,論到基督如何既是大衛的子孫,又是神的兒子作大衛的主—一個奇妙的人,一個兼有神、人二性的神人。這些經節清楚揭示,人的後裔,就是人的兒子,能成為神的兒子。神自己這位神聖者,成了人的後裔,一個人(大衛)的後裔。這後裔就是神人耶穌,耶和華救主,(太一18~21,提後二8,)單憑祂的神性,祂就是神的兒子。(路一35。)藉著祂的復活,祂作為人的後裔,也在祂的人性裏成了神的兒子。(撒下七14註1。)
    Show More Show Less
    Less than 1 minute